从西方戏剧人类学反观中国戏曲的主体性
一百多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先驱们一方面对传统戏曲进行了激烈的、深刻的批判,另一方面引进西方戏剧艺术,试图改造传统戏曲.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片面的认识和偏激的做法,甚至造成了失误.对中国戏曲的主体性缺乏认识,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讨论中国戏曲的主体性,是因为中国戏曲本身拥有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和美学体系.它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独立完整且历史悠久的戏剧体系之一,因而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在人类文化交流日益扩大的当代,中国戏曲必须以广阔的胸怀,虚心向外国艺术学习,吸取丰富的营养,以发展壮大自己,但是,她无需按照其他民族艺术的样板来改造甚至颠覆自己原有的体系.
一、从"前表现性"反观"一戳一站"与中国戏曲表演的基本原理
西方戏剧有角色类型,中国戏曲分脚色行当.笔者认为,不论是角色类型的划分,还是脚色行当的划分,都是作为"人的自我实验"的戏剧对人进行分类的需要,其目的是建立"人的谱系".然而,西方戏剧中角色类型的划分与中国戏曲中脚色行当的划分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是对剧作中设置的角色的类型进行划分,后者则是对扮演角色的演员进行划分.换句话说,前者是对被扮演的对象的分类,后者是对扮演者的分类;前者更多地是从剧作的角度出发,后者更多地是从表演艺术的角度出发,两种分类都试图建构人的谱系.
2013-06-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