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宁的“戏改”运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性的戏曲改革运动(简称"戏改")主要包括演出团体的"改制"、表演剧目的"改戏"和面向演职员工的"改人"三个方面,它为新旧戏曲的交替树立了一块历史丰碑.
海宁的"戏改"运动,是在中共海宁县委宣传部和县政府文教科的直接领导下,授权于县人民文化馆具体实施的,从1951年1月至1956年底结束,共经历了六年时间.
旧时的民间戏曲演出班团,被称为"归口无部门管理、纪律无规章可循、剧目无脚本可依、演出无固定场地、演员无政治地位、生活无经济保障"(简称"六无")的江湖班子.长期以来,他们盲目自流、四处飘泊、自生自灭.面对这样的旧体制、旧人员、旧剧目,要通过改革纳入新中国成立后的正规剧团,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为此,1950年11月,"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召开,并下达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迅速行动起来,面对面开展对民间职业剧团的剧目审查和各项体制改革.当时笔者受海宁县委宣传部指派,曾参与此项工作,故略知一二.
2013-0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