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始成——《十五贯》编演前后的回忆片段
一
有关当年国风苏昆剧团在浙江立脚和《十五贯》编演成功前后的情况,由于与此有关的文化界老人越来越少,因此,有些比较珍贵的史料也湮没了许多,倒是好事者以讹传讹的信息多了起来.借此机会,就我所知的有关情况,慢慢回忆起来.或许也有需要加以订正的,就作为抛砖引玉吧.
我开始和浙昆接触,是在五十八年前的1953年4月中旬,春节过后不久.那时还叫江苏省苏州地区吴江县国风苏昆剧社(同年的夏天,就改"剧社"为"剧团").虽在1951年秋季,已经在嘉兴和湖州等地区流动演出,但没有在浙江注册,凭江苏省吴江县文化馆的介绍信和浙江省嘉兴市文化馆开具的演出准许证.因为在1955年以前,民间职业剧团都归口由当地市县的文化馆管辖,指导业务活动和开具演出证明,至1954年之后,全国戏改工作第一步的改人、改制结束,为及时了解情况和便于集中管理,始由文化局的艺术科或群众文化科归口.所以,临时在浙江流动演出的国风苏昆剧团,在杭州市仁和路大世界游乐场(后改名为人民游艺场)演出时,由杭州市文化局登记备案.最初,由于是外来的戏班,在"天时、地利、人和"上不及本省和当地剧团关系好,所以"国风"的演出和住宿条件相对困窘,舞台上的天幕和住宿的顶棚都因陋就简.
2013-0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