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5258.2017.02.006
涉糖碎话
饴·饧·糖
饴、饧是糖的先字,出自“六经”及《楚辞》,糖字约出自西汉.
饴为形声字,食为形符,台为声符;义为用大麦芽或稻米等谷物熬制的稀状甜浆,今或谓糖稀.饴原谓拓浆,初见屈原《招魂》中“内崇楚国之美”的一段章节里:“胹鳖炮羔,有拓浆些……”拓浆的拓,有学者认为通蔗,不是,乃通摭.摭义除指拾取,也指摭稻,即双季稻.清王灏的《广群芳谱·谷谱二》:“摭稻,春种夏获,七月再插,十月熟.”而这个稻字,甲骨文写作(昔).稻在殷、商时期就有栽培,到了战国时期的楚国已是寻常谷物.拓浆即是当摭稻发芽时,把其中的淀粉加水分解,乃可得之.
2017-05-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