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队列、收入来源与消费不平等——兼论消费不平等的形成机制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数据,分析了1989年至2015年中国收入和消费不平等的时间与地区趋势;并以出生队列与年龄组为核心,探讨了中国家庭消费不平等的出生队列效应和年龄效应.结果显示,不同出生队列下的消费不平等均高于收入不平等,不同组群间差异较小,但出生队列组内存在不同年龄的异质性,且不同消费构成的贡献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消费不平等方面,伴随出生队列的延迟,不同出生队列人群的消费不平等在下降.在总量消费不平等贡献率方面,非耐用品消费不平等贡献率要小于耐用品消费不平等,而非医疗消费不平等是非耐用品消费不平等的主要贡献力量.在消费不平等形成机制方面,收入不平等、家庭规模及子女数是重要制约因素;而拓展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收入来源对消费不平等有着重要的异质性影响.
出生队列、年龄、时间效应、消费不平等、收入来源
36
F063.2(经济学分支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
2021-03-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