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7660.2022.04.013
体悟、言说与规则——"杨简扇讼"案例的哲学分析
象山教人不喜分解,而以指点语、启发语的方法引导学者自悟,招致朱子"中间暗"、"黑腰子"的批评.本文试图通过对"杨简扇讼"案例的分析来呈现朱子的批评所揭示的理论问题.象山重复孟子之语来回答杨简"如何是本心"之问,又以扇讼为机缘,指点他"知是知非之心"即是本心,这些都体现了象山理论中的本心即是当机应事时自然自发的呈现,言语的分解不足以说明之,关键只是自悟自得.然而,无法以"言语心思所及"的个人觉悟排除了传达意义的共同规则,既无法为道德规范构建普遍有效的论证,也不能示人以确定的轨范和准则.如是,象山那种超乎言说的本心本体的形上学虽然有其个人的受用,但却难于建立一确定的道德哲学理论.
象山、杨简、本心、自悟、规则
B244
2022-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