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7660.2017.01.016
荀子两心论辨正
在荀子那里,很容易分别出“好利心”“辨知心”“知道心”这“三心”.人们一般把好利心“下讲”,当作需要对治的动物性而归并入辨知心,由此引发荀子之心究竟是辨知心还是道德的心的争论.但如果着眼于“称情而立文”的过程,把辨知心隐没入好利心,突出好利心与知道心这“两心”,强调从好利心这一基础“上讲”出知道心,仍然是可能的.首先,“身尽其故则美”,荀子的心是两头通的,既是“天官”也是“天君”,天官、天君都是人的情实,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存论基础.其次,“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壹”,由天官“自下而上”地贞定天君,从人心生长出道心,荀子谓之日“危微之几”,它逼显出“心的生成史”:知道心不过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化过程中因好利心而兼权孰计,渐渐积伪浸润并最终凝聚内化了的一种“文化存在”(君子圣王)而已.最后,“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在“时间”的开启(“学为圣人”)和闭合(“眸而见之”)中,荀子让个体性的化性起伪(个人人格的完善)与政治性的圣王教化(整个社会的太平有序)共同到时了.荀子论证并推进了孔子“先富后教”“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值得充分肯定.
荀子、好利心、知道心、自下而上
B222.6(先秦哲学(~前220年))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国家与心性:牟宗三政治哲学批判”2016BZX004
2017-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3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