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淄博方言看聊斋俚曲的儿化问题
淄博方言的儿化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张店东部及临淄有卷舌动作的儿化韵;另一种是淄博的南片、西片、西北片虽然没有卷舌动作的儿化韵,却有一种特殊的类似"儿化"的现象.它是通过直接改变韵母读音来实现的,因其较为特殊而被称为淄博式的"儿化韵".聊斋俚曲儿化韵的表示方法共有三种:一是通过不同韵部的字相互混押来表示,包括"支齐—灰堆""真文—灰堆""真文—支齐—灰堆""寒桓—皆来"诸部;二是利用加儿尾来表示,包括"寒桓韵""皆来韵""东青韵""鱼模韵""家麻韵"诸部;三是直接用变韵后的同音字表示,包括"??""啡"二字.在聊斋俚曲儿化韵的读音中,"支齐—灰堆"混押,读作[ei]或[jiei];"真文—灰堆"混押,读作[ei]或[yei];"真文—支齐—灰堆"混押,作读[ei];"寒桓—皆来"混押,读作[?]、[i?]、[u?]或[y?].用加"儿"尾表示的儿化韵,其读音除"寒桓韵"读[?]外,其余读音基本与普通话相同.
聊斋俚曲、淄博方言、儿化韵、韵部、变读
2021-03-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