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与还原--读《论语》有感
一、前言<br> 《论语》传世千余年,作为记录孔子言行,反应孔子思想的著作,一直被奉为儒家的首要经典。后世对于《论语》也进行了不遗余力的研究与解读,希望通过对文本的揣摩以及义理的分析来还原孔子,认识孔子。然而,正如《论语》中所言,“过犹不及”[1],对《论语》的多重阐释纵然创造了更多理解《论语》,理解孔子的可能性,但由于客观与主观上的局限,阐释的多样化也使《论语》增加了更多模糊和混乱,无形中疏远了《论语》本身。在阐释与还原之间,究竟该如何取舍,或是该做出怎样的平衡,这对于经典文本而言始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作为一名阅读者,我希望以自己的探讨与浅析展开思考,更深入的认识《论语》和孔子,更理性的看待经典与文化。
解释、还原、论语、孔子思想、经典文本、多重阐释、客观与主观、阅读者、著作、文化、儒家、模糊、命题、解读
I20;K82
2014-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