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身份的人物形象分析--读笛安的《西决》
80后作家笛安,从一出场便以严肃文学的姿态受到众多作家和评论家的赞誉,如苏童、刘恒、邵燕君、张颐武等。对于笛安的作品很多研究者大都对其作品中超出青春文学“残酷、血腥、暴力”的标签,而采用温暖的写作姿态来创建理想主义的精神家园大加赞赏。如赵春秀在《迷惘中的回归--从笛安的“龙城”三部曲谈起》中说:“笛安的作品就在实现着非主流的‘青春亚文化’向主流文化的回流。她的作品少了冷漠与残酷,多了宽容与温暖。”充分地肯定了笛安不迷失于情绪的单一表达和语言快感的温和创作姿态。罗四鸰在《圣阿那奎的启示与笛安的返魅》中说:“与她的同龄人相比,温和的笛安轻易地从残酷叛逆与奇思玄幻两种极端之中转身而出,将自己的目光直视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故事表达对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思考。”在肯定笛安的前提下,认为她的创作走上了传统创作的“返魅”之路;王英杰在《笛安--“80后”作家构建理想的异类》中说“笛安的小说有一种共同的感情,那就是人性的温情和对理想的执着”毋庸置疑,笛安温和的姿态和理想主义的构建是其创作的突出特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理想主义姿态遮蔽下的人们苦涩的生存状态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样的状态主要体现在笛安所塑造的一类“孤儿”形象身上。如《告别天堂》中的宋天扬、方可寒;《圆寂》中的圆寂、普云;《芙蓉如面柳如眉》中的陆羽平、夏芳然、孟蓝;《莉莉》中的小狮子莉莉;《西决》中的西决等。本文主要是以《西决》为例来通过对两个“无家”身份的人物形象性格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来探究人的生存的状况。
孤儿、身份、人物形象、理想主义、写作姿态、作品、创作姿态、作家、青春亚文化、生存状态、主流文化、严肃文学、性格形成、突出特色、青春文学、精神家园、构建、同龄人、三部曲、评论家
I20;B84
2016-06-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