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对NT-proBNP和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用胺碘酮或联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以及对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2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胺碘酮组)以及接受胺碘酮及缬沙坦联合治疗(联合缬沙坦组).分别测定治疗前、接受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同时经胸超声测定左心房内径,随访12个月,终点为心房颤动复发.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6个月,l2个月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61、10.513,均P<0.05).联合缬沙坦组治疗12个月的左心房直径小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14,P<0.05).两组在治疗第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用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可明显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延缓左心房内径扩大,减少心房颤动复发.
缬沙坦、胺碘酮、阵发性心房颤动、N端脑钠素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
36
R54;R5
2017-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4-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