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加速的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伴异-肌交接区外出3∶2文氏现象及结-房逆传双径路1例

引用
患者女性,53岁,因胸闷、头晕3d入院。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Ⅱa、Ⅱb系同时不连续记录(图1),Ⅱa未见窦性P波, QRS波群呈rs型,s波宽钝,于V1呈rsR′型(图略),时间0.13s,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其R-R间期呈0.96、1.23s短长交替出现,其中R1、R5搏动的QRS波群后未见P-波跟随,而R2~R4、R6~R7搏动ST段上有两种形态的P-波跟随,其R- P-间期均为0.16s;Ⅱb R7搏动之前可见直立P波,考虑为窦性 P 波,其 P-R 间期0.12s,R6-R7间期1.12s,提示 R7搏动系该 P 波顺传;R-R 间期呈0.96、1.22s短长交替出现,其后ST段上呈现两种形<br>  态的P-波跟随,当前R-R间期呈长间期时,其后ST段P-波相对较窄而浅,如R1、R3、R5搏动,而前R-R间期为短间期时,其后ST段P-波相对略宽而深,如R2、R4、R6搏动,但R- P-间期始终固定为0.16s,提示为加速的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伴异-肌交接区外出3∶2文氏现象及结-房逆传双径路,其异位起搏点的基本周期为(0.96+1.22)/3≈0.73s,频率82次/min。T波倒置,Q-T间期0.48s (正常最高值0.45s)。心电图诊断:偶见窦性搏动,提示窦性停搏;加速的房室交接逸搏心律伴异-肌交接区外出3∶2文氏现象及结-房逆传双径路;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下壁T波改变;Q-T间期延长。

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文氏现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双径路、射频导管消融、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临床诊断、两种形态、连续记录、交替、基本周期、高血压病、窦性搏动、波群、起搏点、异位、胸闷

R54;R4

2015-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10-11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心电与循环

2095-3933

33-1377/R

2015,(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