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1094.2013.05.003
干细胞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研究现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通常伴随着缺血缺氧引起的大量心肌细胞丢失和功能不全。随着技术的革新与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人们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与干预的认识越来越明晰,以药物、介入和外科搭桥等为代表的治疗措施有效改善了患者急性期的死亡率,成功挽救了部分心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血运重建策略能够挽救濒死的心肌,但是对于业已发生坏死与凋亡的心肌细胞,仍然是无能为力的。心脏是体内再生能力极为薄弱的器官之一,心肌细胞丢失后只能依靠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分泌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形成一个纤维瘢痕。纤维瘢痕的收缩功能、生物力学特性、电生理特征与正常心肌显然是无法比拟的,这也导致了瘢痕取代部分的心室壁逐渐变薄、扩张,最终引起心力衰竭。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5年心力衰竭发生率达31.9%,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其中纽约心功能分级Ⅳ级的患者1年死亡率高达50%[1]。如何通过心脏再生医学手段促进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后的心肌修复与心肌再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迫切的临床需求。
细胞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心肌细胞、心力衰竭、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纽约心功能分级、重大科学问题、成纤维细胞、死亡率、生物力学特性、瘢痕、电生理特征、重建策略、治疗措施、再生医学、再生能力、心脏、心肌再生、心肌修复、收缩功能
R54;P9
2013-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50-35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