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0/j.issn.1674-4624.2016.04.010
肿瘤标志物 p53、Ki67在不同分型腺性膀胱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分析
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CG)是一种膀胱黏膜组织转化性病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膀胱内部某些刺激因素(感染、结石、阻塞和毒素)导致膀胱移行上皮增殖化生学说[1]现被普遍接受,除此之外,胚胎残留学说也被广为关注.CG 与癌变的关系目前尚无肯定证据.随着膀胱镜的广泛使用,CG 的检出率不断增高,但膀胱腺癌的发病率并未发现明显增高,仅占膀胱原发肿瘤的2%,极大的反差说明 CG 的生物学特性尚待更加深入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 CG 与膀胱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CG 如果广泛弥散存在细胞巢和囊肿则更被视为癌前病变的先兆,所以,目前治疗 CG 的手段常与治疗膀胱肿瘤一致,一般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表柔比星、羟喜树碱等化疗药物灌注化疗预防复发.但仍有学者持相反态度,认为 CG 与膀胱癌发生并无直接关系,临床治疗 CG 时可能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 CG 与膀胱腺癌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为不同分型 CG 术后的灌注化疗提供治疗依据.因 p53与 Ki67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较高,膀胱腺癌中 p53与 Ki67的表达更为显著[2],故收集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 CG 手术患者120例及膀胱腺癌患者30例,对其 p53、Ki67的阳性表达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肿瘤标志物、分型、腺性膀胱炎、组织、阳性表达率、膀胱腺癌、临床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灌注化疗、相关性分析、现报告如下、生物学特性、原发肿瘤、预防复发、医学科学、学者、学说、术后、手术患者、上皮增殖
8
R73;R28
2016-1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