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0/j.issn.1674-4624.2014.02.001
3D腹腔镜的原理及临床应用前景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腹腔镜技术就开始在泌尿外科领域推广开来,如今已广泛取代开放手术,成为了治疗多种疾病的标准术式。在过去的20年间,绝大多数腹腔镜手术都是在2维(2D)成像技术辅助下完成的。2D技术与生俱来的缺点之一即是丢失了立体视觉景深信息,这给从事腹腔镜操作的医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技术挑战。尽管3维(3D)成像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即已存在,但受限于早期各种技术缺陷,如解析度不足、严重视觉疲劳相关不良反应、头盔般的快门式镜片加重术者负担等,这类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直到2009年,继詹姆斯·卡梅隆应用全新的3D技术将《阿凡达》搬上荧幕数月之后,Jourdan才完成了世界上首例3D腹腔镜手术[1]。目前配备偏振光镜片的3D 腹腔镜系统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生所接受。本文拟简要介绍3D腹腔镜技术,在了解基本技术原理的情况下,综合现有文献分析,评价3D 腹腔镜技术在临床或试验应用中的基本情况,并试图阐述目前3D腹腔镜技术的优缺点及前景。
腹腔镜技术、技术原理、临床、腹腔镜手术、成像技术、试验应用、腹腔镜系统、外科医生、文献分析、外科领域、视觉疲劳、泌尿、立体视觉、开放手术、镜片、技术挑战、技术缺陷、基本情况、多种疾病、不良反应
R65;R73
2014-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