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3.27.053
外周静脉穿刺拔针后局部出血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外周静脉穿刺是临床诊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临床护理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及静脉采血等,但穿刺后拔针不当常会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或淤血等不良反应.对长期输液的患者,降低血管局部出血的发生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对静脉拔针按压方法和时间的研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提高静脉血管利用率,保护静脉资源.为此,护理工作者做了大量的探讨和改进,大量护理研究显示[1],拔针后按压血管的方法、时机、力度和持续时间的掌握至关重要;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用药及不同穿刺针拔针后局部出血情况也各不相同.现将外周静脉穿刺拔针后导致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如下.
综述文献、出血、护理、按压、外周静脉穿刺
19
2013-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442-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