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3.27.053

外周静脉穿刺拔针后局部出血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引用
外周静脉穿刺是临床诊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临床护理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及静脉采血等,但穿刺后拔针不当常会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或淤血等不良反应.对长期输液的患者,降低血管局部出血的发生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对静脉拔针按压方法和时间的研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提高静脉血管利用率,保护静脉资源.为此,护理工作者做了大量的探讨和改进,大量护理研究显示[1],拔针后按压血管的方法、时机、力度和持续时间的掌握至关重要;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用药及不同穿刺针拔针后局部出血情况也各不相同.现将外周静脉穿刺拔针后导致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如下.

综述文献、出血、护理、按压、外周静脉穿刺

19

2013-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442-344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1674-2907

11-5682/R

19

2013,19(2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