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3.17.007
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干扰素变异体治疗丙肝患者致精神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干扰素变异体(PEG-IFN-SA)在治疗丙型肝炎(HCV)患者时,引起精神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心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将46例参加“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干扰素变异体(PEG-IFN-SA)注射液单中心、随机、阳性对照、多剂、多次给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人体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HCV受试者随机分5组,第1组(PEG-IFN-SA 1.0 μg/kg治疗组)9例,第2组(PEG-IFN-SA 1.5μg/kg治疗组)10例,第3组(PEG-IFN-SA 1.5 μg/kg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组)9例,第4组(PEG-IFN-SA 2.0 μg/kg治疗组)9例,第5组(派罗新180 μg/kg治疗组)9例,临床观察12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治疗后4,8,12周对5组患者进行问卷测试,根据问卷结果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用瑞文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5组患者用药后4,8,12周SCL-90测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 2.0治疗组用药后第8周,中、重度抑郁,强迫状态及躯体化症状发病率最高为56%;用药后第12周,中、重度焦虑发病率最高为33%,由于每组样本数少,未造成各治疗组在4,8,12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 PEG-IFN-SA组的精神不良反应没有因剂量的增加而加重;PEG-IFN-SA治疗期间运用心理干预,精神不良反应没有因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心理护理、干扰素、丙型肝炎、精神不良反应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726
2013-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005-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