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2.092
蒙古—鄂霍次克洋早侏罗世构造演化:来自大兴安岭北段新立屯地区花岗岩的证据
大兴安岭地区显生宙花岗岩极其发育,本文选择大兴安岭北段新立屯地区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比了大兴安岭北段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87.2±2.3)Ma和(192.4±1.6)Ma,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新立屯地区早侏罗世花岗岩具有富硅、高碱、富钾、贫镁、低磷、低钛和较低的T FeO/MgO比值等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Rb、Ba、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P、Ti元素,负铕异常不明显,P2 O5和Al2 O3含量随SiO2的增加而降低,显示出中等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岩浆来源于壳幔混合源区.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研究区早侏罗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火山弧花岗岩构造背景,与蒙古—鄂霍次克洋向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大兴安岭北段、I型花岗岩、早侏罗世、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蒙古—鄂霍次克洋
37
P588.12(岩石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辽宁省科技厅面上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厅面上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面上基金项目
2023-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40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