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8527.2009.01.001
太原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机制
在对太原盆地水文地质进行详细调查基础上,集成应用水化学统计、水化学模拟技术,系统研究了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形成演化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按水质类型和分布特征,盆地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埋深小于50 m)大致分为盆地边缘地带浅层淡水、盆地中心浅层咸水和浅层高矿化硫酸盐水3种类型.高矿化硫酸盐水主要是由于接受了富含硫酸根离子的周边基岩水补给所致.盆地中深层孔隙水可分为盆地边缘中深层水、盆地中心中深层水和中深层混合水3种类型.浅层地下水存在2种形成机制,一种是高矿化Ca*Mg-SO4型岩溶水的混合补给形成,另一种高矿化水是在径流演化过程中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使地下水矿化度不断增高而形成.自盆地边缘至中心地带,中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水平变化规律,在盆地中心形成2个高值区,水化学类型依次为Ca·MgHCO3→Na·CaHCO3·SO4→Na·MgHCO3·Cl→NaHCO3.
太原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演化机制
23
X523;P641(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331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169
2009-04-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