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8527.2000.03.002
上新世以来东北北大西洋钙质超微化石组合的演变
对北大西洋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深海钻探和大洋钻探计划664 、659、608、609、610共5个站位中的上新世以来钙质超微化石组合演变历史进行了研究.该化石组合的主要分子为Reticulofenestra和Gephyrocapsa属的一些种类,以及Pseudo emiliania lacunosa和Emiliania huxleyi两种.通过对该化石组合的定量分析,识别出该化石组合自上新世至全新世的8个演化阶段.每一阶段的超微化石组合都具有独自的特征优势分子以及相应的地理差异.老优势种不断被新兴的优势种所取代,上新世的Reti culofenestra被第四纪的Gephyrocapsa所替换,Emiliania huxleyi是现代海洋超微浮游生物的优势种.第四纪超微化石组合演化的特点还在于,其优势种由P.lacuno sa与Gephyrocapsa属中一些种的频繁交替取代,并显示出比上新世化石组合明显加快的演化速度.根据这些变化可推知该组合的演变过程:在上新世期间,由中新世延续来的分子(如Reticulofenestra,Discoaster和Sphenolithus属)的逐渐衰退和上新世新生分子 (如P.lacunosa种和Gephyrocapsa属)的逐渐兴起,以及第四纪Gephyrocapsa 属内的迅速演化.这些演化过程导致了该化石组合的主要成分随时间迁移而不断更新.由组合中不同优势种及常见分子生态习性的不同而形成的各演化阶段的生物地理差异也可明显识别.在早上新世,Discoaster和Sphenolithus为低纬度地区常见种类,而R.producte lla为高纬度地区常见类别.晚更新世期间,G.margereli和G.oceanica为热带和亚热带优势种,而G.caribbeanica为过渡带地区绝对优势种.该化石组合在第四纪几个阶段中优势种在南北站位的显著差异则指示了当时北大西洋高、低纬度地区之间不同的古海洋环境.
钙质超微化石、演化、北大西洋、上新世、第四纪
14
Q913.1(古生物学)
德国研究项目Sa124/7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4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