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8770.2023.01.014
审美茧房:数字时代的大众品位与社会区隔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破坏了传统审美实践赖以维系的媒介间性,通过不断挤压"反思"和"协商"在审美实践体系中的存在空间,消弭了文化公共性在审美实践中得以形成所必需的批判性距离,进而全面导致了大众品位的私人化,制造了"审美茧房".这种私人化的大众品位,则进一步与技术发展的既有趋向"合谋",以文化民主为名制造了新形式的社会区隔,令旨在追求共同价值和道德目标的公共美学几无生存土壤,整个社会文化进而向反公共性方向演进.而身处审美茧房中的每一个人,在"消费自由"的幻象中,日渐丧失对超出自己趣味范畴的文化艺术形式与文本的包容,并有可能在"适宜"的舆论氛围下,将审美的排异诉诸话语乃至行为暴力.鼓励或容纳各种类型的网络趣缘社群的发展,或许是"破茧"唯一可行的实践.
大众审美、媒介间性、审美茧房、社会区隔、趣缘社群
45
G250;D923.41;B018
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2020WCXTD019
2023-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