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8770.2012.01.014
新媒介背景下的政府舆论引导——基于政府再造的视角
一、引言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主流媒体"和"民间"社会两个舆论场①,前一个舆论场由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组成,忠实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一个则是依托于口耳相传、以微博为枢纽、以网络为平台的舆论场,人们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等.目前在"民间社会"舆论场上,对政府部门批评性的负面舆论占主导.腐败、"GDP崇拜"、高铁、"听证会"、"红十字会"、"环保"、"干部选拔"等都是人们批评的对象,可谓"众声喧哗"."批判与否定几乎成为一种时髦,甚至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主导地位的大众价值取向."②民间社会的负面舆论尽管暂时没有对政府执政造成较大影响,但一方面负面舆论的持续发酵有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另一方面不利的社会舆论环境必然会影响政府的高效施政.那么,面对持续不断乃至愈演愈烈的负面舆论,政府应该如何面对?目前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严控"的思路,就是加强媒体控制③,"打击""极个别媒体","加强传播的监控",对"极个别媒体记者""建立黑名单"④,动用法律手段"违法必究";另一则是"技术"的思路,即官员需提升与媒体打交道的"技术"和能力,扩大政府信息公开,通过议程设置、框架理论引导舆论,面对突发危机事件,借助专业化的公关手段积极应对,等等⑤.
新媒介、政府再造、舆论引导、舆论场、民间社会、主流媒体、政府信息公开、突发危机事件、思路、社会舆论环境、大众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国家电视台、主导地位、众声喧哗、政府执政、政府部门、引导舆论、议程设置、严重后果
34
G21;G20
2012-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