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理论视域下歇后语生成机制新解
本文在分形理论视域下,提出了歇后语生成机制分析框架即“表象-概念自相似性模型”,对歇后语的生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歇后语的生成,在特定语境作用和意向性主导下,表达主体对表达对象产生感觉和感受,形成意欲表达的意向内容,并选择歇后语这一表达方式;基于前言和后语之间的自相似性,并依靠关联传承手段,实现从后语向前言的自相似性转换;再基于后语即“概念整体”的一个分形(前言)提取能将二者联系起来的可能性特征,并以此构建“A是B”表达式,最后生成能反映话语交际意图的歇后语表达.其中,基于前言与后语即分形与整体之间的自相似性提取可能性特征成为歇后语生成过程的关键.
歇后语、生成机制、分形、自相似性转换、可能性特征提取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英语义修辞的文化机制对比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科研项目“汉外语义修辞话语识解的文化机制对比讲究”
2020-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