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2407.2023.05.001

延胡索的药性考证

引用
目的 考证延胡索性味的历史沿革,为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延胡索临床运用及现代研究提供原始文献依据.方法 通过梳理地方标准与历代文献,以历代本草著作中有关延胡索性味记载为主,从不同历史时期延胡索的功用及产地的角度归纳探讨其药性和药味的发展规律及成因.结果 地方标准中延胡索性味规定较为统一,以"味辛、苦"与"性温"为主.古代文献中,延胡索功效从止心痛扩展至破血、治气、行气、止痛、落胎及治产后诸病,药性记载首见于宋代,发展相对稳定,以"温性"为主,极少文献记载其"微温".延胡索药味记载首见于五代时期,由始载于《海药本草》的"苦甘",到宋代的"辛",再到金元时期的"辛"与"苦辛",明代的"辛"、"苦辛"及"苦微辛",最终到清代的"辛"与"苦辛",乃至现代的"苦辛"与"苦微辛".归经记载始于金元时期,涉及手足太阴和厥阴四经,心、心包、肝、脾及肺经.结论 延胡索"性温,味苦辛,归肝、脾及肺经",其性味记载始于五代与宋代,发展于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归经记载起始于金元,完善于明清,其性味的形成受临床功效、用药者的主观判断及药材道地产区的重要影响.

延胡索、药性、性味、归经、功效

38

R282(中药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项目

2023-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西北药学杂志

1004-2407

61-1108/R

38

2023,38(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