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2407.2013.05.029
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有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提高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56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肝衰竭的分型、并发症的发生、生化指标的特点及治疗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导致肝衰竭前3位的药物是中成药(30.3%)、抗结核药(26.8%)和非甾体类抗炎药(23.2%)。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64.2%)、纳差(60.7%)、尿黄(60.7%)。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感染(73.2%)、其次为肝性脑病(66.1%)、腹水(64.3%)。感染部位以腹腔最常见(46.4%),其次为肺部(41%)。治愈好转者为18例(26.2%),治疗无效者14例(25.0%);死亡者为24例(42.9%)。从患者发病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35 d。治愈好转组的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死亡组,激素治疗与预后好密切相关(P<0.05)。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药物有中药、抗结核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提示预后差。在疾病早期采用适当的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中成药、抗结核药、非甾体类抗炎药、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点、预后
R97(药品)
2013-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1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