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7-8738.2005.z1.017
人治疗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 抗体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自从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 Kn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成功地制备了杂交瘤单克隆抗体 (mAb)以来, 抗体的生产技术才实现革命性的突破, 其在诊断、治疗、预防和蛋白提纯方面显示了重要的作用和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10多年来, 抗体被认为是理想的癌症和传染病的治疗分子.然而, 鼠源mAb作为异源性蛋白在人体内应用受到了限制: 如(1)可诱发鼠抗人抗体的生成(HAMA)[1]; (2)鼠源性Fc段不能有效地发挥人源性 Fc 段的功能; (3) 鼠源性抗体的生物半衰期很短[2].这严重影响了鼠mAb的治疗效果.为解决这一难题, 通过体外基因重组而获得的多种形式的抗体, 包括人鼠嵌合[3]、可变区人源化[4], 噬菌体表面呈现(phage display)及转基因动物技术研制的完全人源性抗体[5], 使得治疗用全人基因工程抗体与已有的抗体相比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 更高的亲和力而期望直接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6], 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当今无论是用重组或转基因动物技术, 在体外或体内选择全人源化抗体, 都为抗体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可能性.
单克隆抗体、人源化、人抗体、治疗
21
R392.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34516313
2005-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