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0844.2019.04.962
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MS 6.2地震 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县发生M S 6.2地震,由于初始定位误差较大,余震序列分布离散,对呼图壁地震的发震断层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CAP方法反演主震及余震中M S≥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余震进行重定位,得到了637个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呼图壁地震主震的最佳双力偶节面解为:节面Ⅰ走向82°,倾角18°,滑动角61°;节面Ⅱ走向292°,倾角74°,滑动角98°.其中节面 Ⅱ 为本次地震的破裂面.重定位后,主震的震源位置被重定为(86.36°E,43.79°N),震源深度14 km,根据余震的分布特点、震源机制解特征和区域构造特征,呼图壁地震的发震断层并不是南倾的准噶尔南缘断裂,而是在其北边的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断裂带上的一个反冲断层.在北天山区域内,由于构造反转的作用,存在诸多倾角在45°~55°之间的北倾的断层.根据GPS的资料显示,天山北部地区的应力在新生代晚期已开始积累,这增加了天山北部前缘的发震概率.
呼图壁MS6.2地震、震源机制、双差定位、反冲断层
41
P315.3(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地震监测、预报、科研、三结合课题CEA-JC/3JH-173103;测震青年骨干专项CEA-JC/QNCZ-18313
2019-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96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