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0844.2019.03.731
2008年5月12日汶川M W7.9地震的同震粘滑过程研究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了M W 7.9地震,全球数字地震仪台网(GSN)74个台的地震仪和陕西周至地震台的数字水位仪都很好地记录到了该地震的同震粘滑错动过程和止滑过程.分析GSN 74个地震台的记录后发现:汶川M W 7.9地震的同震粘滑错动过程是一次多点粘滑错动过程,主要由四个子粘滑错动事件构成,整个粘滑错动过程的持续时间不少于86.6 s;地震的弹性破裂过程与粘滑错动过程同时进行,是粘滑错动和弹性破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粘滑错动+弹性破裂"的机制.对周至地震台数字水位仪记录分析后发现:汶川地震的同震粘滑错动过程与P.N.Sundaram[1]作的岩石粘滑错动实验结果一致,粘滑错动过程可细分为粘结(stick)和滑动(slip)二个过程.汶川地震在止滑过程中激发出了长周期勒夫面波(XsQ)和瑞雷面波(XsR).研究粘滑震相有助于认识震源的粘滑错动过程,研究止滑震相有助于预判震灾损失.
汶川MW7.9地震、多点错动、脆性破裂、粘滑错动、粘滑震相、止滑震相
41
P315(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SF41274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SF41474114
2019-06-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3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