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K介导上调Bim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MPK参与SAH早期脑损伤中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免疫组化检测AMPK与磷酸化AMPK(p-AMPK)的组织细胞定位,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后6、24、48、72h额底皮质AMPK mRNA及p-AMPK、Bim、caspase-3蛋白的动态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侧脑室给予AMPK激动剂AICAR及抑制剂Compound C,检测药物干预对大鼠神经行为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与SAH组及vehicle组进行比较.结果 SAH后AMPKα的mRNA表达升高,p-AMPK、Bim、caspase-3蛋白表达均持续升高;AICAR可以增高AMPK磷酸化和Bim、caspase-3表达水平,加重神经功能缺损,Compound,C可以减低AMPK磷酸化和Bim、caspase-3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评分.结论 AMPK信号通路参与了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神经元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im的转录活性有关,抑制AMPK信号通路可以减轻SAH后皮层神经元凋亡.
蛛网膜下腔出血、细胞凋亡、早期脑损伤、AMPK、Bim、大鼠
34
R743.35(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0844;陕西省"13115"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08ZDKG-66;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0201110060
2013-1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04-70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