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青少年骨密度值及其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 提供西安地区9-12岁青少年腰椎骨密度(BMD)的正常参考值,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多态性与9-12岁青少年BMD的关系.方法 收集排除影响骨代谢疾病的西安地区9-12岁汉族儿童200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BMD;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s),分析VDR基因的2个限制性酶切位点BsmⅠ、FokⅠ的多态性分布.结果 ①各组青少年腰椎BMD值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且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01).9-10岁男、女性之间BMD无明显差异(P>0.05),11岁以后女性BMD高于男性(P<0.05);②各组青少年身高(P<0.001,r=0.418-0.582)、体重(P<0.05,r=0.627-0.816)与BMD均呈明显正相关;③ff基因型BMD低于Ff与FF基因型,分别为(0.631±0.064)g/cm2、(0.654±0.012)g/cm2和(0.689±0.05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4,P<0.05).结论 VDR基因在Fok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9-12岁汉族青少年BMD相关.
骨密度、基因多态性、维生素D受体、青少年
29
R681(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2002K10-G8;西安交通大学校科研和校改项目2001YJ-32
2008-05-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