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途径、译介策略与文化价值倾向——论茅盾对外国文学的选择与中国文学建构
茅盾是集作家、理论家与翻译家于一身的中国新文学重要代表之一.其从1917年开始的外国文学译介实践对中外文学关系史和翻译文学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以译介开启一生的文学活动,翻译是其个人文学实践的重要一翼;他的翻译实践展现了其开阔的世界文学视野,极大丰富了新文学建设的外来资源;他侧重俄苏文学和弱小民族文学译介,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本土文学建构策略.不过,茅盾的这些翻译活动都是通过其掌握的唯一外语,即英语而展开,英语中介既助力茅盾扩大世界文学视野,成为其大量译介外国文学的桥梁,也使他的译介带有英语世界的种种印迹,包括对象选择和语言表达,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茅盾译介活动的展开方式及其文化效果,因此也构成其译介实践的另一重要特点.
茅盾、外国文学译介、英语转译、文化选择
I06(文学评论、文学欣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ZDA173
2019-07-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