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263/j.cnki.23-1071/h.2018.05.006
保罗·利科诠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问题
经历“文化转向”后的翻译理论开启对译者主体性问题的深入研究,研究视角从传统的文本研究切换至动态的译者主体行为研究,译者一跃成为翻译活动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以利科反思诠释学为视角研究译者主体性问题,梳理诠释学视域内主体性问题的研究路径,形成对该问题的基本认知,并总结译者主体性的若干特征.本文以译者身份的双向性为前提,从影响翻译活动的内在语言因素与外在文化因素两个层面阐述利科翻译理论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论述语言的多样性、好客性与反思性,可译与不可译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翻译中的作者、译者与读者间的共在关系,确定译者才是翻译活动中最活跃的主体因素,这是自我与他者、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伦理关系在翻译哲学中的体现.译者应摆正自身在翻译中的态度,接受“异的考验”,化受动性为主观能动性,积极解决“解释的冲突”,通过对文本的诠释来反思他人及自身的存在,把握世界的本真.
译者主体性、诠释学、语言、文化、翻译理论
B089(哲学流派及其研究)
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信息化背景下翻译能力习得研究”HDRC201712;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应用型商务法语教学模式的研究”QN201230
2018-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