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非遗进校园”走出非遗传承新道路
如何在“非遗”的保护过程中重新唤起少年的民族记忆,建立起民族文化认同感,中小学教育传承责无旁贷。“非遗”土壤的保护,主要是由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来决定,而影响人的观念和审美取向的,是人所受的教育与传媒的导向。中小学“非遗”教育是普及传统文化的重要领地,只要在中小学生心中播下“非遗”保护的种子,传承民俗文化的样式,就能恢复“非遗”存留下去的文化土壤。
常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保护、传承
G62(初等教育)
2014-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24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