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常态“非遗进校园”走出非遗传承新道路

引用
如何在“非遗”的保护过程中重新唤起少年的民族记忆,建立起民族文化认同感,中小学教育传承责无旁贷。“非遗”土壤的保护,主要是由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来决定,而影响人的观念和审美取向的,是人所受的教育与传媒的导向。中小学“非遗”教育是普及传统文化的重要领地,只要在中小学生心中播下“非遗”保护的种子,传承民俗文化的样式,就能恢复“非遗”存留下去的文化土壤。

常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保护、传承

G62(初等教育)

2014-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245-245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1005-5312

43-1143/I

2014,(8)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