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鬼见愁”的文学形象与民俗及其背后的社会心理
《毗婆沙论》中提到:“鬼者,畏也,谓虚怯多畏,故名为鬼.”中国鬼话中的鬼,大部分志怪文学中的“鬼”更像是“衰鬼”,什么都怕.孔夫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却阻挡不了文人和百姓对“鬼文化”的探寻,尤其是“鬼见愁”的文学形象及民俗,更反映了历代文人和百姓的特殊社会心理.
鬼见愁、聊斋、草堂、纪晓岚、周作人
I206
2013-0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4
鬼见愁、聊斋、草堂、纪晓岚、周作人
I206
2013-0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