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挽歌诗的固定模式——以陈元晋挽歌诗为例
挽歌即古人送葬时所唱之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风尚,身处乱世的士人用“以悲为美”的独特审美风尚表达他们的生存哲学。《文选》确立了挽歌诗为诗歌一体,选录缪袭一首、陆机三首、陶渊明一首共五首全面的展示魏晋时期的挽歌诗创作风貌。然而,挽歌诗却只流行于中古时期,魏晋之后匿迹,后世研究者多将目光集中于魏晋时期,忽视了魏晋之后。而宋代旅桂作家陈元晋的《渔墅类稿》卷八中却列有八首挽歌诗,这不但继承了魏晋时期挽歌诗的特点,还另有其独特之处,形成了后世挽歌诗创作的固定模式。
《文选》、挽歌诗、陈元晋
I222(诗歌、韵文)
2012-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