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文化书写:新工人文学的意义
2017年4月末,家政女工范雨素的《我是范雨素》一文在微信公号“界面·正午”上一经发布,就迅速成为爆款,短短几天阅读量达到三四百万.这次事件让主流媒体关注到北京五环外有一群喜欢文学的打工者组成的“皮村文学小组”,他们利用周末时间,与城里来的文化志愿者一起切磋、讨论文学,范雨素就来自于这个业余文学兴趣小组.在文学早已经失去了轰动效应的、被边缘化的今天,在文学已经变成大都市标榜文化品位的、被精英化的时代,以范雨素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依然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并借文学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让不可见的生活变得可见,让不可触及的经验变得可读,因此,这次偶然发生的文化事件与其说是主流文化“青睐”新工人文学,不如说是新工人文学对主流文化的一次“偷袭”.本文主要结合文学小组的另外两位成员李若、小海的作品,来谈一谈新工人文学的意义和可能性.
文学的意义、另一种文化、文化书写、新工人、人文学
I209;K712.44;I06
2019-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