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蛮荒”的阴影:唐代科举与闽地文士的文化认同
众所周知,闽地士子在中晚唐科场中的表现尤为出色.实际上,在中唐以前,闽地一直被视为“化外之区”.不仅北人视仕闽为畏途,闽籍士人似乎也不太情愿接纳北方.一个明显的表现是:闽人起初并不愿意北宦,正如韩愈所言“(闽地)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未尝肯出仕”(《欧阳生哀辞》)①.不过,从中唐开始,随着闽地士子在科场与全国性知识界中的崛起,这种隔阂开始逐渐消融.通过闽士的诗文作品及其科考经历,我们可以考察这一士人群体是如何利用科举制度获取文化认同并重构家乡“文化印象”的.
文化认同、唐代科举
K242;I206.2;D691.3
南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13CW06
2015-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