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汉对屈原的接受看士人心态
屈原以及其代表的楚辞体在汉代的接受有着一系列的历史背景.浅言概论,除文化政策的强化和汉代皇室对楚辞体的偏爱以外,士人的政治身份也非常重要.本文力图从两汉士人关于屈原生世遭遇的评价中窥见他们的政治处境和心态.
一、人生悲剧的共鸣
屈原在汉代被重新发现,第一个记录者是司马迁.之前,屈原常常是和伍子胥放在一起谈论.而司马迁却发现了贾谊和屈原之间更为深刻的内在气质:才华横溢;年少得志;对国家的政治前途充满担忧且希望革新图强;被君王疏远而贬谪流放在荆湘一带;优柔哀怨的气质.战国时代,国家观念较为淡薄,屈原是个异类;而在汉代,士人成为大一统国家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屈原的行为才可能引起士人的普遍精神共鸣.君王被谗谄蒙蔽,小人当道,君子被害等等,便是当时士人面临的共同政治困境.
2013-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