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山水何以可游?

引用
山水画之所以"可居""可游",因其有道,山水之道既体现为形而上的哲思,也呈现为画面上的逶迤细路.它并非某种凸显于画面有形体、有细节的视觉对象,却常呈现为被山水树石等物装裱的虚空.五代北宋时期的全景山水和我们的身体图式相契合,为观者"步入"山水画之中开了方便之门,也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知觉方式.画面路径多开始于画幅下端并向上方横斜蜿蜒,在观者的知觉中被解读为向画面深处延展,散点透视则营造了一个动态知觉过程,使得"游观"成为可能.山水画中的路形态多样,但其在视觉上多显现为深远山水意境中的"细路"."三远"图式即意味着画面上的道路,需要被呈现为"窄"和"细"的形态,否则便无法凸显咫尺万里之势,与"细路"相对应的是"独往",呼应着中国传统哲学与诗学中的"独往",从而获得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超越.

山水之道、空间知觉、身体图式、超越、独往

44

J212.26;I0;B2

2024-07-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0-2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文艺理论研究

0257-0254

31-1152/I

44

2024,44(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