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相同,文心相通——以《聊斋志异》与《十日谈》情爱观之比较为中心
本文从人性的发展及人性展开的具体层面,以《聊斋志异》与《十日谈》情爱观之比较为中心,论述在中西人性解放初期,年代相隔久远、地域相距辽阔伟大作家蒲松龄与薄迦丘笔下,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人性与庶几全然相通的文心,旨在阐明人性、文化与作家的思想及个性,是影响中西文学创作的核心因子与深层动力。当它们的发展演变趋向内在一致的时候,中西文学的发展就会出现某种契合;若有的因子与深层动力的发展演变不能趋于内在一致,则中西文学作品必定发生一定层面深刻的歧异,即使是描写非常相似的文学现象。这是中西文学发展演变的一种内在逻辑与必然规律。
人性、文心、情爱观
I207.41
2011-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