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7-0254.2003.01.003

儒道释文化的诗性精神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

引用
中西文论有着共同的“诗性智慧”之源,但自轴心时代起却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当西方诗学愈来愈逻辑化、哲学化之时,中国古代文论却依然保持着诗性的理论形态及言说方式。从根本上规定古代文论诗性特征之历史走向的,是儒道释文化的诗性精神。儒家文化“比德”的人格诉求和“比兴”的话语方式,使得古代文论的创造成为主体的生命体验和人格承担,其理论形态的人格化与理论范畴的经验归纳性质得以加强;道家文化的“道法自然”和“得意忘言”,将追求自然真美与言外至味的审美品质永久性地赋予古代文论,从而使得官说方式的诗意性和审美性成为中国古代文论数千年不变的标志性特征;禅宗文化的“熟参”和“顿悟”,借助严羽的“以禅喻诗”进入古代文论,使得古代文论的直觉思维在理论形态上更加精致,在诗学批评中更具可操作性和方法论价值。

标志性特征、理论形态、西方诗学、中西文论、道法自然、诗学批评、方法论价值、审美品质、以禅喻诗、言说方式

I2(中国文学)

2006-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0-2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文艺理论研究

0257-0254

31-1152/J

2003,(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