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白诗人的史与诗——普拉斯和毕晓普诗歌中的朝鲜战争书写
西方文艺理论中的“忏悔”与“自白”有着久远的历史.从《圣经》伊始,直面上帝坦白与否关系到“伊甸园”和世俗磨难的两难抉择.奥古斯丁和卢梭的《忏悔录》充分展示了忏悔的宗教性与自然性.但当时空移位至人类历史上另一个上帝的“山巅之城”的“选民”国度,其政治领导人和作家等大多选择了颇具实用主义式的忏悔.而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洛威尔为代表的“自白派”虽未能摆脱实用主义的桎梏但却更能打开心扉.面对二战后第一场针对所谓异教徒国家的战争——朝鲜战争时,两位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和伊丽莎白·毕晓普通过诗歌隐晦地表达了她们反对战争的立场.她们的反战是在麦卡锡主义“猎巫”的政治压制大背景下展开的,既是对良知的拷问,也将忏悔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忏悔、朝鲜战争、自白派诗歌、反战诗
41
I712.072
本文系西安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重点项目“朝鲜战争非虚构小说研究”项目编号:BSYJS201804
2020-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