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旗人德成杂剧十种考论
德成的杂剧十种被中国大陆学者误认为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实际庋藏于台北"中央研究院",为海内孤本.杂剧十种以"日记"形式记述德成宦闽期间的行迹与心绪,是一部片段式的私人生活史与心灵史.其中《请撰》《纪姬》兼具记事与立传之意,摘引人物传记入曲,以第一人称叙述,实现杂剧由"代人立言"向"自我登场"转变;《寻碑》《辨龙》是德成乡野探访的实录,其中他对闽地历史古迹、民间传说的质疑与辨析,体现其考据意识.杂剧十种与同时代的旗人剧作共同呈现出旗人戏曲在清中叶的纪实性转向.特殊的题材、体制与创作手法赋予杂剧十种独特的个体意义.它的再发现,丰富了旗人戏曲的种数与面向,也使德成这位鲜为人知的旗人曲家重现于世人面前.
德成、张嘉特氏、禹碑、白鸡传说、曲史互证
K249;I206.6;I106.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107
2024-06-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