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楚简《吴语》与《国语》成书、流传新证——兼及先秦事语类作品的文本特点
慈利战国中前期楚墓所出的见于《国语》的残简全部出 自《吴语》,且见于《吴语》的各章,包括首章和末章,乃是今见《国语》中《吴语》的楚简本.将之与战国中后期汲冢魏墓所出"言楚晋事"的《国语》三篇相互印证,可知《国语》中的《楚语》《晋语》《吴语》至迟于战国中期已经成篇且以单篇形式在各列国流传.此为《国语》成书提供了两种可能性:或者其全帙已在此前编定成书,或者《国语》乃各种完整单篇之汇编.慈利简"邦"字今本改为"国",佐证了《国语》成书时可能单称《语》而非《国语》.由《吴语》可见,献诵善败、言辞为重、语句润饰是先秦事语类作品的文本特点.
慈利楚简、《国语》、《吴语》、事语类
B223.1;I206.09;D925.2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16BZWJ09
2023-04-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