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五年殿试与纳兰词哀感顽艳之音的形成
清代以来,学界对纳兰性德词中的隐痛进行多方猜测,但终乏实证,难成定论.我们通过对《通志堂集》的梳理,可以探知其对翰林身份的憧憬;通过对《清实录》《起居注》等史料的爬梳,发现在康熙十五年殿试中,受制于康熙帝此时的治政方略与对明珠恩威兼济的“警策”,性德于此年馆选失利.综合以上材料,可以推断:随着馆选失利,纳兰性德在翰林梦、名士梦破灭的情况下,由政治失意而引发身世悲凉、万事空幻之感,再加上丧妻的外因,诸多痛苦凝结于词,促成了其哀感顽艳的风格.《饮水词》哀苦之音的形成既有现实政治基础,又有着清代独特的满汉文化对峙、融合的复杂性.从深层次上来说,纳兰性德的痛苦缘于他对八旗贵族文化的离心力,以及对儒家文化的亲和力.
康熙十五年殿试、纳兰性德、词、哀感顽艳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清代词学互文性研究”项目编号2019SYB27
2019-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5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