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公”与“私”——苏轼尺牍与文集编纂
文本存在“公”“私”之别,在以皇帝为顶点的权力统制下的中国文学史中,文本编入文集,意味着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这一过程或多或少地受到皇帝权力制约.书简被编入文集的过程,体现了私密文本转向公共文本的过程.从北宋到南宋的苏轼文集编纂中,可以发现,更具私人性质的尺牍与相对具有公共性质的书简正式分离,成为文集辑佚对象,正式登上公共的文集编纂的舞台.苏轼的尺牍(墨迹、石刻)等极具私密性和草稿性质的文本,反映出作者在皇权统制下自觉的避言意识,但它们最终也成为辑佚和文集编纂的对象,进入公共视野,这一现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本、“公”与“私”、苏轼、尺牍、文集编纂
2019-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7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