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诗对俳谐传统的吸收与抒情转化——以“俳谐式拟人写物”为中心
以南朝袁淑所作《诽谐文》为代表、经唐代韩愈《毛颖传》发扬的一种俳谐式拟人写物传统,于宋时由文章进入了诗歌领域.宋人在指称物时使用了数量远胜前代的俳谐式拟人称谓,利用双关、谐音、离合、戏仿历史人物等文字游戏形成构词的陌生化与属对之巧.拟名之外,宋人还有效吸纳了俳谐文的“假传”修辞,为物铺叙家世、描述仕宦经历、构想亲族,以之扩展诗歌想象、促成叙事之趣.此外,借由使典形成文本的多义与互文也是营造俳谐效果的重要手段.俳谐式拟人写物体现了宋人吸收以往文学传统中处于“潜流”的修辞手段改造诗歌艺术的创作追求,塑造了宋诗异于前代的美学形态,并在更深的层面呈现出古典文学发展中俳谐传统与抒情传统相汇融的复杂状态.
俳谐文、拟人写物、假传、谐隐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诗学转型视野下的宋代游戏性诗歌写作研究”项目编号2016EWY003;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中国语言文学”阶段性成果
2018-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