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前期七言近体的韵律规则与句法机制分析——兼及杜诗“沉郁顿挫”的生成
唐代前期在近体声律规则建设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上四下三基本节奏的尊重、病忌理论的推进以及调声术的构建上.后世流行的律诗格律说对声律建设的层累性及“声”作为声韵调之综合表现的特性关注不足.平仄二元的固化以及正体标准的模式化,在简化声律理论的同时,也造成了声律理论解释力的弱化.在句法机制问题上,唐人的理论建设不及书写实践的异彩纷呈,但其书写实践依然表现出唐人对声律、语体与结构诸因素制约句法的熟悉.杜诗“沉郁顿挫”的生成,自句法与韵律的技术层面而言,主要源于句法上“三顿”法的使用以及声律上对旁纽与小韵、韵律单位重音模式及平仄组合规则的利用.
韵律规则、句法机制、沉郁顿挫
TP391;H311.9;TN9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兰州大学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18-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4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