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杜甫变体七绝的再认识——兼论与初唐七绝之关系
杜甫绝大部分七绝都作于入蜀之后,且一开始就是变体,似乎缺少由常入变的发展过程。前人认为这是杜甫学习蜀地民歌的成果,部分地说明了杜甫七绝之变的外在契机,但欲了解其变化的内在动因,需要将杜甫变体七绝放在从晋宋到初盛唐绝旬的发展流变中来加以考察。杜甫变体七绝的渊源是发端于晋宋的徒诗体七绝,而非盛唐乐府体七绝,因而其七绝在艺术上主要取法于初唐七绝乃至晋宋以来广阔的徒诗体绝旬传统,而与盛唐诸家异径,由此形成了和盛唐七绝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并且在主风神、以自然高妙为美的盛唐七绝之外,创造出新的以逼真再现自然和社会生活为主的审美类型。
杜甫、变体七绝、徒诗体、乐府体、再现美
I227(诗歌、韵文)
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项目成果”S30403”
2012-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