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风潮转换中的文学与"汉字"问题——《秋夜》"棗"字释义
在《语丝》初刊的《秋夜》版本中,当下通行的简体"枣"字原为"棗",其"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句法乃"拆字造句"的游戏笔墨.在《秋夜》第四段,鲁迅对"棗树"进行了密集而复沓的书写,并在"语言反刍"中将其锤炼成具有实感的诗学物象.但生成的"棗树"并未融汇于"秋夜"整体的意境,反而对"秋"及其背后的诗学予以彻底颠覆."棗树"最终定格为与"荆棘"呼应的"刺"的形象,由它所表征的"自我"既呼应着"大革命"时期激进青年群体对"刺的文学"的追求,又复现着鲁迅自身在晚清"民族革命"时期"争天拒俗"的"摩罗诗力".
《秋夜》、《野草》、枣树、汉字、文学革命
K249;I2;D231
2022-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12-119